log
温馨提示:今天是

快速导航
新闻动态
纪念5.18 展现博物馆的力量

潘小平

“每一座博物馆,都是民族文化基因的宝库”,因为博物馆的存在,文物才“活”起来,历史才“活”起来。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发起创办了国际博物馆日,在5月18日这一天,世界各地博物馆都将举办宣传、纪念活动,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也成为了文博界庆祝的节日。今年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被定为“博物馆的力量”,旨在强调博物馆拥有影响人类世界的巨大潜力和强大能力,呼吁全球共同建设更美好的未来。

近年来,中国博物馆发展进入了新的时代,文物工作在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独特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物工作,多次就文物保护工作作了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深刻阐明了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深远意义、重要原则、主要方法和具体举措,为新时代文博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文物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论述精神,深研细读、学懂弄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把措施与实效结合起来,在加强文物整理保护、做好研究阐释、提高传播水平等方面下更大的功夫。

博物馆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符号,往往是作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文化标志和文明形象而存在,它既是重要的人文景观,也是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的代表。就是如此,由热衷于民族文化事业的专家学者牵头,在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下,从建馆到现在通过不同途径、渠道先后投入近千万,察哈尔文化博物馆”才得以诞生,成为“让世界了解察哈尔、让察哈尔走向世界”的重要平台和窗口,填补国内外察哈尔文化专题性博物馆的空白,同时也将极大提升乌兰察布市及察哈尔右翼后旗的知名度和城镇文化品位。 作为全国首家集察哈尔文物典藏、陈列展示、学术研究、传播交流、民族团结、社会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兼具抢救、保护、收藏、展陈、宣传、教育、传承、开发等功能,以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和优良的社科普及教育为优势,突出“弘扬民族文化、普及历史知识、推动民族团结、传播科学思想”主旨,立足内蒙古,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察哈尔文化研究传承保护中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博物馆的关注程度明显增强,博物馆在宣传教育、文化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察哈尔文化博物馆始终坚持以正确的意识形态工作为导向,准确把握工作规律,以观众需求为出发点,在文化事业和博物馆建设发展中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新途径,增强自身在文化传承中和文化自信中的使命担当,增进观众的历史融入感和价值认同感,努力承担着服务社会的职责。博物馆内设“英雄部落”、“光辉历史”、“灿烂文化”和“传承发展”四个展区,以英雄集萃主题、纵向发展线条、板块串珠形式、亮点聚焦方式,全面再现了察哈尔蒙古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展的辉煌成就,彰显了各民族互助和谐、团结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谱写了各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在不同地域的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赞歌。

察哈尔文化博物馆内设机构为办公室、社教部、文创部、安保部,职能机构为文献馆、传承中心、服务中心、研究中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研究室,一套人马多个职能机构联合开展工作。虽然受条件所限,但是其发挥作用、能力、影响是无限的,几年来,博物馆多举措改善条件,发挥展博和研究的双重职能,加强、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力度,现有博士1名,硕士5名,本科占百分之90以上,同时加大学术研究力度,用系列化、有深度的学术成果提升博物馆的文化品格,努力实现强势的、一流的专题性博物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蒙古文古籍的搜集、整理、保护,挖掘弘扬蕴含其中的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内涵,激励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截止到目前,察哈尔文献馆已完成古籍整理19部25册,实现古籍整理科学化、系统化管理。今年,我们又将以实学为基础创建学习型机关,推行“周学习日”“月学习活动”,树立学习新理念、开拓学习新思路、遵循学习新规律、挖掘学习新方法、运用学习新成果,规范学习新制度,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不断推动创建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为践行博物馆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服务的工作宗旨,使公共文化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基层群众,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察哈尔文化博物馆与20多地科普基地、高等院校、社科机构、学术组织建立了协作交流机制,定期开展共建活动。建馆以来累计接待总人数超十万人次,培训活动百余次,发放宣传资料11万余份,先后接待了地市级以上领导200多人次、专家学者千余人次各级各类学校师生万余人次社会群众6万余人次,真正成为了普及社会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促进民族团结的集中地、大课堂。充分发挥“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普及基地”职能,结合国家、自治区、市重要活动和民间重要节庆,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大力宣传;组织开展进机关、进军营、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牧区“七进”活动举办专题展览、设置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文博知识社科知识普及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传的活动;每年开学季,面向乌兰察布市各中小学校开展社科普及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专题活动充分利用馆内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党的系列方针政策,推动了社科普及工作的常态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为不断满足城乡群众的多种文化需求,持续加强文化惠民工作,充分发挥文献馆、服务中心、研究中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研究室的服务功能。察哈尔文献馆面向社会提供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文献查阅服务,不断优化场馆条件,增加文献藏量,成为学术研究、地方史志编纂的重要参考资源库专家学者、博士生、研究生、大学生等提供学术性资料,为他们课题研究撰写论文提供了极大帮助。察哈尔文化公共服务中心利用科普阅览室面向社会提供图书阅览服务引导群众提高读书热情、激发阅读兴趣营造良好学习氛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研究室是为社会各界提供专题教育的实践场所,在发挥宣传教育同时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理论服务与支撑,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市文博业务主管部门以及察哈尔文化研究会的悉心指导下各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和社会各界的踊跃参与察哈尔文化博物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先后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文化研究开发保护基地”、“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蒙古剧创作基地”、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乌兰察布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乌兰察布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模范集体”、“乌兰察布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等多项殊荣,已成为保护珍贵民族文化遗产、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增进世界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的重要窗口推动区域文化旅游产业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2.5.18

作者:内蒙古察哈尔文化研究会会长、察哈尔文化博物馆馆长。


【收藏本页】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察哈尔文化研究会
地址: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        电话:0474-6209013        传真:0474-6586648
邮编:012400        邮箱:nmgchher@163.com         蒙ICP备12003451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59155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