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
温馨提示:今天是

学术论坛
学术成果
北元达延汗曾祭祀汗乌拉敖包之考证

樊永贞1  钢土牧尔2  宝音陶克陶2

(1.察哈尔右翼后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察哈尔文化研究促进会,

内蒙古 白音查干 012400)

摘  要:位于察哈尔右翼后旗大青山余脉的山峰上,有一座历史悠久的汗乌拉敖包。经走访当地牧民和查阅历史文献考证,北元时期蒙古达延汗率中央察哈尔万户驻牧于这一带,并祭祀过汗乌拉敖包,该敖包由此得名。当地的韩勿拉山、韩勿拉河和韩勿拉乡,都是根据这个敖包名称命名的

关键词蒙古族;察哈尔;北元;达延汗;汗乌拉敖包;祭祀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汗乌拉敖包位于察哈尔右翼后旗韩勿拉乡境内的韩勿拉山上。韩勿拉山地处北纬41º31′,东经112º54′,是大青山山脉东端余脉的一座海拔1772.5米的山峰。汗乌拉敖包在察哈尔蒙古族人民的心目中,象征着神圣而被民众所尊崇,在众多的敖包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汗乌拉敖包名称的由来

根据田野调查和查阅历史资料得知,汗乌拉敖包所在地韩勿拉乡一带,在北元年间曾是察哈尔万户往返游牧的牧地之一,清朝年间为察哈尔正红旗七苏木的辖地。1汗乌拉敖包所在的山峰,当地人称其为韩勿拉山,山的旁边还有一条河叫韩勿拉河。据当地的牧民讲,山和河的名称均是因主峰上的敖包受北元蒙古大汗达延汗祭祀而得名。2由此可见,“韩勿拉”这个名称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韩勿拉”是“汗乌拉”的不同译写,“韩”即是蒙古大汗(可汗)的“汗”。

1954年成立察哈尔右翼后旗时,格邱乡的乡所在地,就叫韩勿拉。1962年成立人民公社时,格邱乡改称韩勿拉公社,1984年改称韩勿拉乡。3汗乌拉,也译作“汗宝格达”、“汗博格达”。“汗”意为“帝王”,“乌拉”意为“山”,“宝格达”意为“圣”,由此可知察哈尔汗乌拉是非常崇高而尊贵的。蒙古民间称作“宝格达”的山很多,这是缘于该民族对大自然的崇拜。如乌鲁木齐的博克达山,4新巴尔虎右旗的宝格德乌拉,扎赉特旗的博格达乌拉等。5而称“汗宝格达”或“汗乌拉”的山并不多,在清代划分的察哈尔八旗所辖驻牧地区之内,目前已知称其为“汗乌拉”的山峰,只有位于察哈尔右翼后旗的这一座。

二、汗乌拉敖包的祭祀

北元时期,察哈尔万户跟随历任大汗,依据自然气候条件,在漠南、漠北的广大地区,进行大部落集团大范围内的定期游牧。从满都鲁汗开始,他们夏天在漠北,秋天在漠南,入冬黄河封冻后进入鄂尔多斯一带驻牧,第二年开春,再往漠北迁徙。一直到达延汗之孙博迪(亦译作不地)汗时期,汗廷的迁移,基本上循着这样一条游牧路线。与此相适应,跟随汗廷的成吉思汗祭祀仪式也在三个不同的“吉格”(“吉格”为蒙古语,指地点、地方)循环举行。6上吉格在现今的蒙古国哈拉和林一带,中吉格在现今的苏尼特右旗南部和察哈尔右翼后旗地区,下吉格在鄂尔多斯的祭祀地。自明武宗正德十五年(1520),博迪汗将成吉思汗八白宫祭祀分别在鄂尔多斯和察哈尔两处祭祀,不再进行三个吉格的轮换祭祀了。7

历史上蒙古族皇家敖包的祭祀仪式,随着朝代更迭以及受宗教的影响有过三种不同的形式。蒙元时代的祭祀仪式采用古代萨满教的祭祀方式。北元时期,由于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的渗透和发展,祭祀敖包的礼仪也逐渐加进了格鲁派佛教的内容。清朝年间,察哈尔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对敖包的祭祀在规模和形式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多数的敖包是由各旗或苏木自行祭祀,采用萨满教(荤祭)和藏传佛教(素祭)结合的方式进行。有时喇嘛也会受邀参与祭祀活动,但他们从来不拜敖包,也不会主动去祭祀敖包,因为敖包最早是由萨满建立并祭祀的神台。

据当地的蒙古族牧民口述,自北元以来,汗乌拉敖包的祭祀活动就一直由察哈尔蒙古人负责,几乎没有间断过,只要有蒙古人游牧到当地居住,或者在当地定居,就会按照先人留下的惯例祭祀汗乌拉敖包,至少已经有四五百年的历史。清朝年间,汗乌拉敖包是由察哈尔正红旗第六、第七苏木祭祀的。“文化大革命”期间,汗乌拉敖包的青铜本巴瓶被盗挖,敖包被破坏,祭祀曾一度中断。1983年,由韩勿拉乡当地牧民恢复祭祀。8供品既有整羊,也有奶食、砖茶,并请喇嘛诵经,萨满教和佛教仪轨在敖包的祭祀活动中均有体现。

三、达延汗祭祀汗乌拉敖包之考证

关于蒙古达延汗是否曾经祭祀过汗乌拉敖包,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证,一是访问当地的蒙古族牧户,二是查阅历史文献。经考证主要有以下几点。

1.据《北元大事年表》记载,明弘治十年(1497)五月,达延汗部驻克里孟、察汗不浪,遣使明朝要求通贡互市不允,遂祭祀汗乌拉敖包苏勒德后出兵攻击大同、太原等地。明弘治十一年(1498)春,明朝同意与达延汗通贡互市,开放新平堡、得胜堡马市,明大同守臣以彩缎、衣服、铁器等易蒙古马匹。明弘治十七年(1504)六月,达延汗驻营于大同、宣府塞外,火筛率兵攻大同。9

2.据《明孝宗实录》记载,明弘治十一年(1498),达延汗在大同边外威宁海(今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黄旗海)以北的克力孟古城和察汗不浪古城驻牧期间,派遣6000人求入贡,许入关者2000人,来京者500人。使臣“多挟马入边私市”,大同守臣纵令“官军势家用彩缎、衣服、铁器等物易彼达马”。10

3.《明孝宗实录》又载,明弘治十二年(1499)五月,明兵部上奏说:“北虏部落(指达延汗察哈尔部)往年春过河未久,即趋东北驴驹河住牧过夏。今自出套之后,久在大同、东胜、偏头关等处潜住。” 明弘治十三年(1500)十二月明兵部再奏:“往年小王子部落,冰冻则西入河套,河开则东过大同,或间来朝贡,或时有侵犯,未敢大肆猖獗。” 11可见达延汗率部自明弘治年间开始冬入河套,夏回漠南宣、大边外(今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中、南部)驻牧,在大范围内作定期游牧。

4.据《明世宗实录》记载,明世宗嘉靖十一年(1532),明监察御史徐如圭说:“北虏之众,凡有三窟,一屯河套,近延绥;一屯威宁海子迤北,近大同;一屯北口青山,近宣府。” 12徐如圭所言屯威宁海子之北近大同者,是大汗直属的左翼察哈尔万户牧地,即今乌兰察布市地区。《皇明北虏考》也说:“诸虏虽逐水草,迁徙不定,然营部皆有分地,不相乱。”13

5.据《皇明九边考》谈到三关边夷时说:“北虏亦克罕一部,常住牧此边,兵约五万,为营者五,曰好城察罕儿,曰克失旦,曰卜尔报东营,曰阿儿西营,曰把郎阿儿,入寇无常。”14亦克罕是指达延汗的长孙博迪阿拉克汗(1520年即位,1547年卒)。此三关就是雁门、宁武、偏头,说明察哈尔兀鲁思的牧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大同边外,包括呼和浩特地区,向东北延伸至锡林郭勒盟。15事实证明,在达延汗去世后,他的孙子博迪阿拉克汗率察哈尔万户也曾在雁门关北部大同边外的威宁海子、汗乌拉一带驻牧。

综合以上史料记载,在蒙古北元达延汗时期,蒙古的中央万户察哈尔部曾跟随达延汗驻帐于大同边外的威宁海子、克力孟古城和察汗不浪古城一带。梳理宣()大()边外察哈尔地区众多的敖包,称之为汗乌拉敖包的,只有现察哈尔右翼后旗韩勿拉乡境内的这个敖包,该敖包的称呼具有特殊性和唯一性。因为成吉思汗祭祀和苏勒德祭祀是由达延汗驻帐的察哈尔部负责,这是由来已久的传统,毋庸置疑。而每每在大的战事之前,均要进行苏勒德祭祀、敖包祭祀等宗教祭祀活动,这也是自成吉思汗以来形成的惯例。

由此推断,达延汗派兵攻击大同、要求互市之前,必定要对汗乌拉敖包进行例行的祭祀活动,以求得长生天的护佑,旗开得胜,达到心愿。而且常年于农历五六月份举行的敖包祭祀,也必定会选择位于察哈尔部(万户)驻帐范围之内的敖包。而汗乌拉敖包这个带有“汗”字称号的敖包,其名称来历绝非偶然,也绝非普通牧民随意而为,一定跟蒙古的大汗有关。

这个敖包的名称和传统的祭祀活动之所以能一直流传下来,与这个敖包的特殊地位和当地蒙古族民众对大汗的尊崇和信仰是分不开的。察哈尔地区的汗乌拉敖包,数百年来屹立在内蒙古中部灰腾梁余脉汗乌拉山上,长期接受着大自然风雨阳光的沐浴和察哈尔蒙古族部众的祭祀,在历史的长河中见证了无数的铁马金戈和悲欢离合,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

注释

 ①    纳森主编,《察哈尔正红旗苏木考录》,远方出版社,2014年版,第154-156页。

 ② 潘小平,武殿林主编,《察哈尔史》下卷,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737-1738页。

 ③ 孟泽辉主编,《察哈尔右翼后旗志》,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第117-121页。

    ④ 纪昀,《乌鲁木齐杂记》,据《小方壶舆地丛钞》收录本。

 ⑤ 乌日柴呼,《内蒙古首批知名敖包名单公布》,《内蒙古日报》,2016年6月26日第2版。

 ⑥ 双金,《民俗学视野下的成吉思汗陵祭祀文化》,《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第17-23页。

 ⑦ 赛音吉日格勒,《蒙古族的重要纪念日“四季宴”》,《蒙古民俗研究》,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8-161页、第154-155页。

 ⑧照日格图,呼格吉勒图,《汗博格达敖包的祭祀》,《敕勒川文化》,2016年第1期,第99-100页。

  ⑨潘小平,武殿林主编,《察哈尔史》上卷,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547-548页。

    ⑩《明孝宗实录》,弘治十一年二月已巳,五月乙巳,七月已亥,八月辛巳。

    ⑪《明孝宗实录》,弘治十二年五月乙丑,十三年十二月癸未。

    ⑫《明世宗实录》,嘉靖十一年六月戊戍。

    ⑬郑晓,《皇明北虏考》,嘉靖三十年。

    ⑭魏焕,《皇明九边考》,卷6,《三关镇·边夷考》。

    ⑮曹永年,《蒙古民族通史》第三卷,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63页。

Research about Sacrificed Hanwula Oboo in Yuan period

      Fan Yongzhen      Gang Tumuer    Baoyin Taoketao

1,ChayouhouqiCDC,2, Chahar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cultural studies,Inner Mongolia   Baiyinchagan    012400

Summary: There is a long history of Hanwula Oboo , it’s located in the Mount Daqing mountains of  Chahar Right Banner. By visting local herdsmen and consulting historical documents, Mongolia Dayan Khan herded with Central Chahar milion households in Yuan period, and sacrificed to Hanwula Oboo, so it is named of Obo; then named according to the name of local Han Wu La mountain Han Wu La river and Han Wu La country.

Pivotal:  MongolianChaharNorth YuanDayan Khan

Hanwula ObooSacrifice 


【收藏本页】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察哈尔文化研究会
地址: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        电话:0474-6209013        传真:0474-6586648
邮编:012400        邮箱:nmgchher@163.com         蒙ICP备12003451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515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