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
温馨提示:今天是

领导讲话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用责任与担当挑起民族文化研究重任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用责任与担当挑起民族文化研究重任

 

潘小平

(2017年8月30日)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很高兴有机会能在这里和大家相互交流学习。

察哈尔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她不仅是草原文化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而且还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察哈尔文化的研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为察哈尔历史文化的探源和传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08年,我们携手一大批致力于民族文化事业的仁人志士,在察哈尔文化重要的发源地和传承地之一——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成立了察哈尔文化研究促进会,开始了察哈尔文化的系统研究与专题探究。

多年来,我们立足察右后旗,面向全区、面向全国,全力推进民族文化建设,确立了察哈尔文化研究十大工程。即,文化研究挖掘工程、文化精品创作工程、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文化活动传承工程、文化阵地创建工程、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文化城镇塑造工程、文化产业推动工程、文化人才培育工程、文化品牌打造工程,把十大工程作为察哈尔文化研究的总方向和总目标。在此基础上,我们在自治区社科联的支持和指导下成立了内蒙古察哈尔文化研究会,加强了对察哈尔文化的研究、传承、抢救和保护工作,继续带领专家学者和致力于察哈尔文化事业的各界人士,坚持“抓精髓、聚精英、出精品”的研发思路,广纳贤才,重点突破,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构建组织框架,整体科学推进

为了提高察哈尔文化研究的专业化水平,研究会设立了统领学术研究任务的学术委员会;承接政府研究任务、服务政府决策、服务社会的智库中心;负责研究成果转化和非遗传承、指导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产业协作委员会。

在学术委员会中分设了四个专业委员会,即历史专业委员会、语言文学专业委员会、民俗文化专业委员会和艺术专业委员会。各部门、各专业委员会按照研究方向和专业特点承担相关工程、选定研究课题、制定切实可行的中长期研究规划,将研究人员按照研究方向和专业特长划分为若干课题组,明确责任,明确任务,明确时效目标。

研究会的常设机构——办公室、信息宣传部、课题管理部、联络协作部负责具体业务,提供全方位服务,分工协作、整体联动,体现了组织机构的紧密性,专业分工的合理性和研究工作的高效性。

二、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管理机制

为了规范内部管理和整体运行机制,加强社团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我们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和研究会的业务特点,先后建立和完善了内蒙古察哈尔文化研究会《工作规程》《会长、副会长工作职责》《秘书长、副秘书长工作职责》《会员联系考评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会计财务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信息采编报送制度》《网站及信息平台管理制度》《会刊编辑管理办法》《会员表彰奖励办法》以及各部门负责人工作职责等三十多项规章制度,研究会的各项工作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由办公室统筹负责检查落实,做到了责任明确,有章可循。

三、深化历史研究,编撰史料典籍

为了深化历史研究,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整合学术资源,优化组合研究人才,合理确定课题分工,综合布局调研模式,先后编撰出版了《察哈尔史》《察哈尔论》《察哈尔风俗》《察哈尔史迹》《察哈尔阿斯尔》《察哈尔民歌集》《察哈尔民俗与民间文学》等20多部近千万字的史料书籍。其中,《察哈尔史》《察哈尔风俗》荣获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政府奖,《察哈尔史迹》荣获自治区“阿尔丁”奖。特别是组织区内外四十多位专家学者历时八年编撰出版的《察哈尔史》,详尽地记载了察哈尔部的起源、形成、迁徙、发展、斗争、兴盛之光辉历程,全面系统地反映了蒙古察哈尔部的自然环境、宗教信仰、生产方式、衣食住行、宫廷礼仪、风俗禁忌、文化教育、蒙医蒙药、姓氏家谱、人物传记、建制沿革等,得到了区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认为,该书的编撰出版“填补了我国蒙古学研究领域的空白”,“是近年来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重大理论研究成果之一”。

四、挖掘文化精髓,创作艺术精品

民族文化研究的目的是使民族文化的精髓得到抢救性保护,倾心研究的成果得以传承和转化,并使其不断发扬光大。为此,我们积极推动民族文化研究与艺术精品创作,成功举办了多次察哈尔文化艺术节,察哈尔服饰展赛,察哈尔奶制品展赛,察哈尔阿斯尔、民歌、舞蹈大赛等节庆赛事活动;创作了《春满察哈尔》《精锐察哈尔》《腾飞的察哈尔》《察哈尔恋歌》《察哈尔民歌》等二十多部文艺精品。

编创的大型舞台剧《察哈尔婚礼》荣获自治区第五届乌兰牧骑艺术节金奖,荣膺全区“五个一工程”奖,作为草原精品剧目在全国展映。2015年,首次以察哈尔六千军民西迁戍边为题材推出的大型原创蒙古剧《忠勇察哈尔》参加中国·内蒙古第十二届草原文化节荣获优秀展演剧目,在中国第四届少数民族戏剧会演上荣获“国家级优秀展演剧目”和优秀导演、编剧等15个奖项,应邀赴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那达慕”草原节交流演出引起了当地社会的强烈共鸣;2016年,该剧荣获自治区艺术创作最高荣誉“萨日娜”奖。

五、创建传承载体,发挥阵地功能

文化研究成果的传承保护,需要建立相应的阵地作为传承载体。为此,我们在察哈尔文化影响深远,人文基础厚重,传承能力较强的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创建了“内蒙古察哈尔文化研究开发保护基地”、“内蒙古察哈尔语言文化传承保护研究基地”、“内蒙古察哈尔蒙古剧创作实验基地”;在集宁师范学院、乌兰察布市蒙古族中学创建了“察哈尔文化传承教育基地”。另外,我们始终以繁荣察哈尔文化为导向,着力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建起了察哈尔文化博物馆、察哈尔文献馆、察哈尔文化传承中心、察哈尔文化公共服务中心、民族文化产业园等文化传承平台,并充分发挥阵地在社科普及教育、文化展示交流、创业指导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六、打破地域界限,扩大交流协作

为构建高水平、高层次、高规格的研究模式,我们充分拓展思路、转变观念,打破地区、行业、专业界限,积极推动跨地区、跨学科、跨行业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打造学术交流、成果共享的全国性学术平台。先后在呼市、锡盟、乌兰察布、博尔塔拉、张家口等地召开数十次通报会、宣讲会和学术研讨会。赴辽宁、河北、江苏、山西、新疆、台湾和自治区有关盟市等四十多个地区进行考察访问。通过交流真正把地区联动起来,社团联系起来,学者凝聚起来,形成了社科理论研究的整体优势和组织优势。与集宁师范学院合作建立了察哈尔文化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了察哈尔文化研究院,并入了由内蒙古大学牵头、协同全球二十二所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组建的“蒙古族及北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协同创新中心”,充分发挥校地人文资源和科研人才优势,携手合作、协同创新,使察哈尔文化成为一门新型学科走进了高等院校,为深化察哈尔文化研究和人才培养开辟了新途径。

回顾与总结几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最深的体会就是: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社团工作的重要支撑

多年的实践证明,察哈尔文化研究工作之所以亮点频现、事业发展高歌猛进,最主要是得益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在实践工作中,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给予我们极大的关怀和支持。特别是自治区社科联,对我们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予以精心指导,围绕“让察哈尔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察哈尔”的目标,按照一流社团的创建标准严格要求。自治区“一旗一品”文化品牌创建现场观摩会和区直社科类社团工作会议暨经验交流现场会先后在内蒙古察哈尔文化研究开发保护基地察右后旗召开,“察哈尔文化”被确定为自治区级文化品牌,标志着察哈尔文化研发思路趋于成熟,作为基层社团工作典范首次向全区推广工作经验,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

二、汇聚人才是做好社团工作的智力保障

我们始终坚持“立足学术、服务社会、创新机制、繁荣文化”的原则,以繁荣民族文化事业为己任凝聚人才,集聚区内外热心于民族文化研究,学术造诣高、研究热情高、业界威望高的专家学者,组成察哈尔文化研发团队。充分发挥研究会专家学者的典型性、地区分部的广泛性、行业参与的代表性、基层会员的多样性的结构特色,让优秀的民族文化研究者利用社团组织的舞台把其研究成果通过社会途径转化为生产力,扩大其理论研究的影响范围,为研究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和智力保障。

三、创新机制是做好社团工作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社会事业发展的灵魂。我们把理论研究与发展模式的探究紧密结合,努力推进学科体系、学术研讨、科研方法的创新机制,积极寻求社科理论研究和成果转化的最佳结合点。一是创新联动机制。注重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沟通联系,寻找最佳突破点与结合点,共同拟选研究课题,共同承担史料编撰,共同传承保护遗产,共同分享研究成果。充分发挥校地优势、科研优势,携手合作,协同创新。二是创新非遗传承机制。积极发挥社团组织作为研究成果转化的“中介”和“孵化器”作用,通过收集民间文化遗产、组织培训传承人才、汇集科普影像资料、创作文化艺术作品、举办文博展示活动等,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维系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推动社会形成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三是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结合察哈尔文化产业特色,探索出了“133”发展模式,即1个协会(以文化产业特色行业协会为基本单位),3个支撑(组织+人才+品牌),3个结合(旅游、民俗、科研),培养传承人才、培训传统技能、培育特色产业,着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重点突出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四、舆论宣传是做好社团工作的有效途径

我们不断畅通信息渠道,创办了《察哈尔文化》专刊,察哈尔文化网站、微博、微信平台,为民族文化研究开辟了学术交流的现代信息渠道;不断加强同中央电视台、内蒙古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社、内蒙古日报、搜狐网、新浪网、腾讯网等各大媒体间的联系合作,有效提升了察哈尔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借助主流媒体和学术期刊,发布、刊载察哈尔文化研究动态、学术成果,形成了电视上有画面、广播中有声音、报纸上有版面、网络上有专栏的全方位宣传体系。

五、服务社会是做好社团工作的重要宗旨

运用社会学术研究资源服务社会,服务地方政府科学决策是我们的重要宗旨。我们与自治区宣传、文化、社科、文联、出版等部门及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多家社团组织建立了资源共享的协作机制;与美国、俄罗斯、蒙古国、德国、日本、新加坡、台湾等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科研机构及专家学者建立了合作交流机制,进一步充实了我们智库。充分发挥社团组织智力密集的优势,结合自治区不同地区的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专题宣讲与主题论坛,为地方决策提供了许多思想性、前瞻性、指导性、专业性、应用性很强的意见建议。

六、增强信心是做好社团工作的精神支柱

做好社团工作,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有社会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和担当意识,依靠政府而不依赖政府,有想做事能做成事的信心,有崇尚事业的精神,知难而上,敢作敢为;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分析形势、抢抓机遇,不等不靠、超前谋事。我们社团组织就是要集聚人才,充分发挥会员的主体作用、专家的骨干作用、班子的核心作用,树立起坚定的信念,合理统筹人才力量,精心做好顶层设计,树立组织者的良好形象和事业魅力。唯有此,更多热爱民族事业,倾心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就会与我们携手同行,成为社科研究的中坚力量。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新的形势,新的压力,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一定要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韧劲,抢占先机、赢得发展。始终牢记重托和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时代的责任与担当,挑起民族文化研究的重任,为自治区建设民族文化强区贡献智慧和力量!

谢谢大家!

【收藏本页】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察哈尔文化研究会
地址: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        电话:0474-6209013        传真:0474-6586648
邮编:012400        邮箱:nmgchher@163.com         蒙ICP备12003451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13881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