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
温馨提示:今天是

以文叙史
【连载84】史诗陶染下的英雄部落——迁居各地的察哈尔蒙古族
 

新疆博尔塔拉察哈尔蒙古族(三)

 

1764年(清乾隆二十九年)6月,鉴于西迁伊犁的官兵中厄鲁特单身男丁较多,清王朝决定从张家口外的察哈尔八旗及牧厂内买娶500名察哈尔妇女,前往伊犁嫁给厄鲁特单身男丁,以解决他们的婚姻问题。按照清廷的要求挑选出15岁以上、40岁以下自愿前往的女孩和寡妇500名,对于不断被调遣兵丁而人口减少的察哈尔各旗来说,实在是一件无法完成的难事。于是采取变通的办法,将妇女的年龄限制放宽,也只凑够了420名。

1764年(清乾隆二十九年) 7月初,西迁妇女起程,每天1队。其行走路线仍走蒙古高原,抵达乌里雅苏台后,遣回察哈尔官员,由乌里雅苏台将军派员护送至乌鲁木齐。728日,西迁察哈尔妇女陆续抵达乌里雅苏台。乌里雅苏台将军从当地官牧厂调拨马、驼,每人各给马2匹,每10人合给驼4峰,帐房、锅、勺子各1个;其口粮按40天计算,每10人合给牛3只、羊22只,每人各给茶一块。为了沿途牧放马、驼,还派了喀尔喀官员2名、兵42名,并派了专门负责护送的理藩院领催1名、喀尔喀台吉1名、向导1名、兵10名护送到乌鲁木齐。  

察哈尔妇女在乌里雅苏台休整1个月后,开始起程前往乌鲁木齐。到达乌鲁木齐后,办事大臣伍弥泰决定派乌鲁木齐察哈尔佐领旺舒克和守备李田祥率兵换乘马车护送到伊犁。共拨140辆马车,于十一月初从乌鲁木齐出发。先后到达玛纳斯、库尔喀喇乌苏、精河,十二月十三日到达伊犁。从出发地到伊犁时,在路途中病故的妇女已达42人,只剩下378名察哈尔妇女。之后,由领队大臣观音保操办,按照厄鲁特昂吉无妻厄鲁特及新编入察哈尔两昂吉无妻厄鲁特来投的时间先后,撮合成婚,有一些年龄悬殊的,则成为父女或母子关系。这样,300多名察哈尔妇女组成了新的家庭。她们操持家务,生儿育女,养老抚幼,为新疆的戍边大业,无私地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两批西迁的察哈尔官兵及其家眷,据《伊江江览》载,移驻伊犁的察哈尔官兵1836户,5548人,加上留在乌鲁木齐的察哈尔及移驻库尔喀喇乌苏的察哈尔官兵共有6 090人,加上西迁的378名妇女,总计西迁的察哈尔军民有6 468人。自此以后也有零星迁移博尔塔拉的察哈尔人,如清王朝规定内地“发来当差为奴各犯内……察哈尔人察哈尔营”,虽没有具体的人数,但可看出察哈尔八旗犯人安置在察哈尔营也是有一定数量的。

(连载84期)

【收藏本页】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察哈尔文化研究会
地址: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        电话:0474-6209013        传真:0474-6586648
邮编:012400        邮箱:nmgchher@163.com         蒙ICP备12003451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29672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