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
温馨提示:今天是

以文叙史
【连载85】史诗陶染下的英雄部落——迁居各地的察哈尔蒙古族
 

新疆博尔塔拉察哈尔蒙古族(四)

 

    1763年(清乾隆二十八年)519日,第一批西迁察哈尔官兵抵达赛里木湖后,伊犁将军明瑞令他们“停赴伊犁,由彼处翻越索霍罗固勒扎岭,逐水草驻牧于登努勒泰等地”。同年6月,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成衮扎布派遣的副护军参领七十六、札萨克一等台吉达木林札布等率领官兵,将第一批843名西迁察哈尔官兵,及立业畜3万只大羊及路途所孳生万只羔羊平安护送到伊犁。843名察哈尔兵中有105户携眷察哈尔兵丁被派驻由伊犁至沙图阿满新设的7处驿站。驿站北起绥定城,南至沙图阿满,全长540里,每处驿站驻扎官兵15户。

第二批头队500名察哈尔兵携带羊只抵达伊犁后,“视其路途之近便,水草之丰盛,令各队羊只均停留在赛里木湖地方”。第二批后队500户及其家眷及前队家眷暂被安置在托和木图(军台)一带驻牧。1763年(乾隆二十八年)冬,清王朝鉴于边防巡卡的需要,对察哈尔蒙古驻牧地做了调整:一是决定将留驻乌鲁木齐的150户和库尔喀喇乌苏的50户察哈尔蒙古移驻塔尔巴哈台(今塔城);二是将驻牧登努勒台、赛里木湖一带的1843户察哈尔蒙古移驻博尔塔拉。

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3月,明瑞上奏请求让察哈尔军民永驻博尔塔拉,得到了乾隆皇帝的批准。于是,明瑞给1 843户察哈尔军民划分了牧地,大致即“博罗塔拉、哈布塔海、赛里木淖尔(湖之意)”。1 843户察哈尔官兵自西迁新疆始就驻牧在以上地区直至今日。

清王朝之所以将察哈尔官兵安置在博尔塔拉一带,主要是从其战略地位及地理环境两方面考虑的。博尔塔拉地处西部边陲(当时只有北面与沙俄接壤),历来是扼亚欧腹部通道的中段要冲,是兵家必争之地,是“丝绸之路”新北道的要冲。且博尔塔拉地处伊犁与塔尔巴哈台之间,其驻兵可以“助塔尔巴哈台声威”,而且“就西北大形势论之,库尔喀喇乌苏当东西上下之卫,宜屯重兵为伊犁后援,而复于博尔塔拉、塔勒奇、博罗布尔噶苏诸处,重设关隘,以固门户,庶几进可以战,而退可以守”。察哈尔蒙古西迁新疆的主要任务就是戍边,察哈尔营官兵定牧博尔塔拉地区初,驻守21座卡伦,其中常设卡伦9处。19382月,察哈尔营奉命改为温泉设治局,原察哈尔营的军事编制全部撤销。其次是博尔塔拉地域辽阔,水源充足,“该处有冬夏两季好牧场,且土地肥沃,于游牧兵丁孳生牲畜,殊有裨益”,博尔塔拉在战略位置及地理环境上虽然很重要,但是却空旷无人。清王朝决定让作为游牧的察哈尔人驻守博尔塔拉,不仅适应自身的游牧生活,更重要的是以便开发和保卫这块西陲宝地。

(连载85期)

【收藏本页】    【打印本页】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察哈尔文化研究会
地址: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        电话:0474-6209013        传真:0474-6586648
邮编:012400        邮箱:nmgchher@163.com         蒙ICP备12003451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32813281